2022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奋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启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发挥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聚焦总书记视察山东“三个走在前”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的手里”的重要指示,加强战略思考和谋划,提出“石大方案”。大力宣传学校改革发展成效,持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和风险防控。
2.做好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成立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全校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把大会开成团结鼓劲、务实创新、开拓奋进的大会。
3.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好第三批全国、第二批山东省和学校党建“双创”培育项目创建工作。抓好二级党委书记突破项目,强化基层党建薄弱环节,深入推进党建“一院一品牌”工作,组织好“红色云展厅”进校园系列活动。做好在大学生和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党员等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把党建育人作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探索党建育人新模式。
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按照事业发展规划做好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新任处级干部试用期满考核工作,强化结果运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
5.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贯彻落实。完善日常监督机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一步严肃执纪问责。持续深化教育部党组巡视、审计整改,完成校内巡察全覆盖,推进校内巡察“回头看”。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一严到底纠治“四风”,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6.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实施卓越文化引领工程,通过约束、引导、激励、营造,全方位推进“爱党爱国、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建设。传承弘扬石大精神,持续提升黄岛讲坛、思创论坛、胜华交响乐团等校园文化品牌价值,扩大学校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统筹推进“两校区一园区”文化景观规划建设,发挥文化建设引导专项作用,培育一批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加强校史研究,打造校史馆区域文化新地标。全面启动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
7.坚决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稳定。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校园安全工作法治化、信息化建设,强化治安、交通、消防、生产、网络等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保密宣传教育,净化校园宗教环境,全力维护学校政治稳定和校园安全。畅通信访渠道,依法依规维护师生利益。充分发挥工会、学术委员会作用,开好教代会,拓宽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渠道。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学生社团建设,强化社团育人功能。做好统一战线和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增进合力。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完善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
8.加快本科教育内涵发展。召开全校教学改革研讨会,做好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继续落实“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培育申报碳中和、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四新”专业,实施微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出台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完善通识、劳育、美育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优化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做好第九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与促建。
9.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实施研究生教育“两工程一体系”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培育新的学位点增长点,以周期性合格评估和新增学位点专项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导师素养提升工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做好精品示范课程、实训课程开发。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做实做细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与评估,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10.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年度任务台账,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三年建设目标。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建设一批校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和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加强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课程“主战场”和教师“主力军”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评选一批课程思政标杆课程、示范课堂、典型案例。实施铸魂行动,构建一体化、多维度的主题教育体系。探索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工作,推进学生“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新媒体矩阵建设,提升网络思政质量。巩固拓展共青团改革成效,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升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教育引领、管理托底、服务保障、队伍支撑”工作矩阵,提升管理和服务育人水平。
11.做好国际生教育管理。实施“留学石大”提升工程,推进海外生源地建设,优化来华留学生生源及专业布局。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探索开展与学校优势特色相结合的品牌交流活动。
12.强化继续教育品牌特色。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评估迎评工作,进一步优化招生计划和课程考核,推进学历教育提质增效。巩固深化非学历教育改革,推动出国留学项目提质升级,打造职业培训特色项目。深入推进“名师名课”工程,完成学历平台升级改造与非学历新平台建设,强化资源技术服务支撑。
13.稳步提高生源和就业质量。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本科生大类招生,全力扩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加强招生宣传,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多元化就业市场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市场层次,强化就业指导和生涯教育,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确保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为学校招生、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和教学成果申报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参考。
三、聚焦“十四五”目标任务,深入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14.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继续做好“十四五”规划的宣传解读,制定实施分工方案,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加强规划实施的督导协调和跟踪调度,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各层面、各环节。探索推进教学院部目标责任考核,做好规划实施年度监测评估。细化古镇口校区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引领古镇口校区高质量发展。
15.高质量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石油石化学科筑峰计划”,进一步加快一流学科实验室建设步伐。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着力在优势领域方向产生重大标志性成果。全力争取进入“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建设行列。
16.扎实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实施“通用理工学科提升计划”,深入推动学科群建设,重点打造高能中心等2~3个高水平学科交叉融合型创新平台。实施“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优化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体系,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优势和特色。出台《学科负责人管理办法》,试点推行学科负责人制度,探索建设学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提升学科建设管理水平。
四、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新时代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
17.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好师德考评、师德监督等工作,深入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情况调研摸底和专项检查。坚持高线引领,打造教师“荟萃午餐叙”思政品牌,开展“院长书记话师德”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培训和实践锻炼,完善师德表彰奖励,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严格底线约束,强化警示教育,严肃查处师德师风案件,通报师德违规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引导教师以案明纪、守牢底线。
18.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优秀人才引育工程,出台并实施“一院一策”差异化招聘政策,深入实施“光华学者计划”,完成相关学院院长公开招聘,全力引进高端学术带头人,引进一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做好高层次人才计划评选推荐,力争3~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召开“能源科学与工程”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等,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健全选用、出站与退出机制。突出“贡献+奉献”导向,做好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工作。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智慧教学与教学创新能力。
19.增强科技创新与服务水平。加强科研平台战略性布局,持续推进已有高层次科研平台内涵建设,统筹优势资源积极筹建深层油气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力推进大科学装置和前沿科学中心申建,力争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3个。完善基础研究组织体系,瞄准国家深层、深水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力争在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申报和研究中取得突破。加大国家、部省级科技奖励培育力度。巩固军工保密资质,做好军工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推进高端特色智库建设,发挥科研成果咨政服务作用。实施高质量专利培育计划,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提升图书出版、学报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新时代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五、强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全面提高开放办学水平
20.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聚焦国家能源战略,全面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国家管网公司的战略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健全服务山东工作体系,深入实施服务山东和青岛计划,加强与青岛市、东营市、西海岸新区的合作共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中石油重大项目,加快落实服务山东重点项目,汇聚各方资源全力推进青岛软件学院建设,高水平筹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提升科技服务支撑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助力教育振兴乡村。提高教育基金管理水平,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
21.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构建国际化办学生态体系,打造国际化教育新格局。实质性推进能源化工与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筹建,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与发展。出台《高端外专引智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外专项目管理,促进各类引智项目申报,打造系统化的引智体系。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积极探索石大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平台建设,做好师生赴境外交流、进修和学习工作。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2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破五唯”和“立新标”并举,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拨付办法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绩效奖励体系,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进管理队伍改革,构建灵活多元的用工机制,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队伍。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对标《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开展文件制度的“废、改、立、留”工作,健全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约束、引导、激励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房屋、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有效使用,强化资源使用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不断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23.优化“两校区一园区”办学格局。完成唐岛湾校区地下停车场、游泳馆、珠江路连通工程等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古镇口校区(东区)基本建设,加快完成古镇口校区(西区)规划方案报批、土地划拨等工作,高质量拓展办学发展空间。充分考虑学校长远发展,进一步优化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功能布局,整合东营科教园区资源,理顺管理机制,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多校区功能互补、高效运转。
24.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完成资源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第二阶段建设,实现主要资源运行情况的数据监测和可视化展示,提升学校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做好古镇口校区(西区)智慧校园规划,完成古镇口校区(东区)投入使用楼宇基础网络建设。完成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在校生状态监测与预警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建立部门服务清单,推动业务流程线上化改造,建设学校“一网通办”移动端,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完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提升服务师生教学科研的能力水平。
25.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大力提升实验室的条件保障。统筹唐岛湾、古镇口校区后勤规划布局,继续提升物业、餐饮服务质量,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学生公寓条件改善和“三水工程”提升,科学实施教育部修购专项及校内维修专项工程,切实改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增强资金筹措能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内控建设,落实内部审计规定,强化审计监督。加强采购与招标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效能。继续提升师生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做好保留校属企业的管理与发展。